IMG_1512.JPG

2014年在東京Vinexpo Nippon試飲到一款來自長野縣的Merlot~相較於新舊世界的波爾多三兄弟,那中度酒體裡帶著雅致的口感迎來我味覺上的新紀元。開啟了我對日本葡萄酒的好奇心及探索。自此對於時常至日本的我開始在計畫中加入一些葡萄酒莊相關的行程。

2015年在北海道屈斜路湖SORA法式餐廳侍酒師的推薦下喝到一款原生品種『凋寒』,當時盲飲試13年時的香氣至今我都還能記得~那清新奔放的水梨、佐藤錦櫻桃、青蘋果、檸檬及接骨木花香在鼻腔間縈繞不散。入口後帶著存在感及清爽的酸度讓酒液直至入喉後亦能感受到喉韻間絲絲回甘。那時我一直在想這是什麼品種和產區?Soave的Garganega、Cafayate的Torrontes、Rueda的Verdejo~當侍酒師告訴我這是愛奴族四百年前就在此種植的原生品種『凋寒』時,心中有一個聲音:真是好喝我要發現其他有趣的品種。

IMG_5043.JPG

隔幾日後到了帶廣開車沿著山路開到了十勝的葡萄園,葡萄樹種在坡度高且坡度大的地塊上採用居由式的培型方式。除了德國常見的Muller-Thurgau、奧地利的Zweigelt亦種植了原生品種『清舞』、『凋寒』、『山幸』『清見』。品飲後發現了山幸的迷人之處,帶回一支06年的與好友們共享。陳年後的山幸有著類似波爾多Pessac-Leognan陳年後的風味,酒體較輕盈卻有結構及層次感甚是雅致。

IMG_5757.JPG

這次在山梨的行程中一直在想要去哪間酒莊見學,畢竟山梨縣自明治時代開始在日本近現代發展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研究了多家後決定拜訪全日本最古老的葡萄酒莊Marquis Winery,前身為まるき葡萄酒。

明治初期養殖業開始興盛,新政府致力於葡萄技術的栽培。於是在明治10年(1877年)8月在現今山梨縣甲州市勝沼町下岩崎成立法人組織-山梨葡萄酒會社(通稱 祝村葡萄酒會社)。勝沼不僅是葡萄栽種的發源地自古代起亦是葡萄產業興盛地,明治時期此地除了桑樹種植外葡萄栽種也蓬勃發展。

為了培育更多優秀的栽種及釀造技術人才,身為股東之一的高野正誠及土屋勝右衛門次子土屋助次郎(之後的龍憲,)於明治10年(1877年)被派往法國學習技術。

兩人在距香檳區150公里的Troyes村與國際著名的農學家及苗木商Charles Barthe及葡萄栽培及釀造實務專家Pierre Dupont學習。兩人在法國學習一整套完整的技術,從培型、剪枝、插枝法、嫁接法到食用葡萄與釀造葡萄的差異及其實作技法到理論。並在隔年十月實際參與釀造過程,在法期間亦同時學習香檳法及啤酒的釀造法。兩人於明治12年(1879年)經由橫濱港返回山梨。

回國之後由於政治局勢的改變,會社解散。高野正誠為了推廣栽培與釀造技術於1890年著作了『葡萄三說』並參與葡萄酒釀造,後世稱其為日本葡萄酒釀造之父。而土屋龍憲則自創品牌成立了まるき葡萄酒開始了另一條葡萄酒之路。兩人的努力讓葡萄酒在明治30年代有一定的水平。

土屋龍憲-高野正誠.jpg

高野正誠著作葡萄三說

13754642_10154310505993468_7993785648712300029_n.jpg

順道一提~龍憲在明治30年代於甲府盆地最東邊海拔380公尺的日川左岸,利用磚石厚度約40公分所打造成寬3.7公尺、長 11 公尺、高3.3公尺共有八個透氣口的拱型天井半地下室的酒窖。現為國家登錄的有形文化財,推測建築起始年代為1900年(明治33年)。

龍憲セラー

230px-Ryuken_cellars.jpg

天井

230px-Looked_in_through_the_small_window_on_the_east_of_Ryuken_cellars.jpg

介紹到這裡大家大約能了解土屋先生的重要性。

山梨縣位在本州的中央的內陸,80%為山地。甲府盆地東西約25公里,南北約15公里,東邊及北邊為關東山地、西邊為赤石山脈前有巨摩山地、南邊則是御坂山地亦有隆起的小丘陵。境內多條河川流過,像是源自關東山地的笛吹川。與笛吹川交會的釜無川在南部形成了廣大的低地濕地,而位在更南邊的富士川右岸為巨摩山地的延伸,左岸為接續御坂山地的天子山地。在古代的板塊移動及第四紀火山活動的影響造就了特殊的土壤結構。(請參考下圖一和二)

甲府盆地地質.png

IMG_0666.PNG

而土壤在剛提及的山地分布著大片的花崗閃綠岩(粉紅色部分)外,亦在綠色部分主要是在四萬十帶所形成的砂岩、頁岩和黏板岩。另外在盆地中主要的扇形砂礫土。花崗岩本是非常堅硬的岩質,在長年的風化下形成排水性良好的碎岩塊。加上本地有著多條河川亦有伏流水造就了葡萄絕佳的生長環境。(請參考下圖)

IMG_0664.JPG

年均溫為14.8度(2008年),有著夏天炎熱冬天寒冷的內陸氣候特性。降雨季集中在6到9月,年降雨量平均為1000mm。最大的問題還是雨量,在超過1000mm的年份如何避免多雨帶來的災害是各酒莊所要面對的。

沿著寬闊的平路漸漸駛入彎曲的山路,途中看到許多正在日光浴的水蜜桃而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結果壘壘的葡萄樹。車子停在半山,坡度有些高的地方往右一看~一棟橘色的現代建築物(鐵皮屋的感覺 )寫著MARQUIS,目的地到了。

IMG_2095.JPG

具濃濃歷史感的創業招牌

IMG_1570.JPG

 

跟著Staff開始我期待的葡萄田見學。山梨最主要的兩個品種甲州與Muscat Baily A ,其他品種則有Cabernet Sauvignon、Merlot、甲斐ノワール、Yama Sauvignon。酒莊自有葡萄園有5公頃,另外承租部分為25公頃。年產量約2500hl。

甲州(棚架式)

IMG_1532.JPG

樹齡兩年Merlot結的果串(居由式)

IMG_1533.JPG

近距離看

IMG_1534.JPG

甲州是一千多年前從高加索經由絲路到中亞、中國再傳至日本。根據2013年日本『酒類綜合研究所』的報告中推斷甲州是由歐亞屬種(Vitis vinifera)與亞洲屬種(Vitis davidii)中的中國野生刺葡萄hybrid而成的。也有一種說法是歐亞屬種中的東洋系品種龍眼或田紅相近的野生品種。暫且不管它的DNA哪個才是正確,能確定的是甲州尤其適合生長在火山土壤及排水性佳的土質中。

另一重要的紅葡萄品種Muscat Baily A則是日本葡萄酒之父「川上善兵衛」將Muscat of Hamburg 及 Bailey兩品種交配(hybrid),特徵為果粒大果皮厚並可抗真菌疾病及霜害。此品種在日本廣泛種植。

在Marquis Winery的葡萄田裡漫步遊走,仔細的觀察栽種和結果情況,發現果串和葉子上都有白白的殘留物

IMG_1925.JPG

粒粒飽滿的Muscat Baily A在陽光照射下是不是很像小翡翠

IMG_1926.JPG

問了葡萄園管理者這是什麼~他帶著我走到最前排要我仔細看看這株植物。發現~這是玫瑰花叢而且有些枯萎有些不健康!他笑說:是的!在發現玫瑰花生病時就知道有真菌和霉菌疾病可能會在這片範圍內傳播所以先噴灑「波爾多混合液(英:Bordeaux Mixture 日:ボルトー液)」防病害!

生病的玫瑰花叢

IMG_1924.JPG

這在山梨縣是無法避免的,尤其「甲州」和「Muscat Baily A」更是怕多雨潮濕的氣候也因此都是棚架式管理(Pergola System)!

Muscat Baily A(棚架式)

IMG_1556.JPG

也因如此~參與釀酒工作的安達 貴先生說在山梨要釀自然酒或是全面採行自然動力法是非常困難的。我在想除非擁有的葡萄園面積很大否則要實驗性的採行也是很困難的。

而在布根地亦有許多的葡萄園會在一排排的葡萄樹前種玫瑰花來預知病害!先人的智慧令人哲服。

酒莊另一項特色則是於自有葡萄園中採行動植物共生的概念與作法。

古時的農法裡一直存在,隨著與時俱進愈發注重效率與管理,漸漸地過度依賴農藥。近年來回歸原始讓動植物與微生物自然的發展,「有機Organic」的農法更加的被重視及推廣。許多葡萄園在天候不可抗拒的因素下,最低限度的使用農藥。盡可能不過度人工干預在自然的環境中生長出最健康的葡萄。

在Marquis Winery的葡萄栽種上使用「不耕起草生栽培」,為的是讓土地能永續性的發展。而這方法最大的優點便是能讓大自然和土地保持生命力並且不具破壞性。其中甲州樹齡約20年、CS約13年、Merlot則是新種植的2-3年不等。Merlot雖有結果但果實因樹藤太年輕因此不能用來釀酒,這與布根地新植的樹藤一樣。在布根地前三年的新藤是可以灌溉的因為樹根太短吸收不到水分但結的果實不能用來釀酒。

秉持著沒有優良的環境及氣候便釀造不出好喝的葡萄酒的原則下,「無污染的永續性發展」便是酒莊在致力於有機栽培這條路上最根本的宗旨。

這在潮濕且多雨的山梨縣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這趟去剛好遇到剛噴灑完波爾多混合液。

 

酒莊最大的努力便是在近6-8年於葡萄園中養了8隻羊。平均年齡8歲。優點是

  • 葡萄田的土壤屬於扇型地砂質土。輕柔的踩踏表土,讓空氣得以進入增加微生物的活動性並且保持土壤活性。
  • 由於羊吃草因此不使用除草劑
  • 羊反芻後的便便成爲天然的上好肥料
  • 由於是綿羊還能定期除毛為酒莊帶來經濟效益(這是我開玩笑的)

而見學時天氣太熱,羊兒都躲在Muscat Baily A的棚架下避暑,但身上都披著毛皮大衣(還未剃毛)。CS 和Merlot都是Guyot System無法避暑。且種在坡度更高的地塊爬上去也太累了。

最左邊的那隻是老大~拿破崙,我開完笑和管理者說:難怪他都坐著~王者氣息!

IMG_2003.JPG

走進瓶藏的半地下酒窖一陣涼爽,對照外頭35度的高溫這裡是天堂。好奇的詢問為什麼這裡可以不用空調卻能長年保持在10゚C呢?Staff說~因為地質的關係有地下水流過,利用這項特性建造了天然的酒窖,冬天時這裡可是溫暖的喔!

最裡面還有是半地下室的

IMG_1563.JPG

早期的Tasting Room

IMG_1565.JPG

令我驚奇的是當中有著許多古老年份的酒如甲州195X、 196X 、197X…還有Silvana(種植於德國)、Riesling、Viognier、1997年的巨峰…許多還用一升瓶做瓶熟!安達先生說這在山梨縣很正常因為這裡的居民從以前就會買一升瓶(1800ml)裝的葡萄酒回家喝(他用手比一升瓶對嘴喝的姿勢~我心想…這裡的人真豪邁!我絕對不能和他們一起品飲因為我奇差的酒量一下就昏倒了…)

IMG_1560.JPG

IMG_1561.JPG

一升瓶(1800ml)

IMG_1558.JPG

來到發酵室及橡木桶儲藏室時心中一震~不愧是大和民族連橡木桶儲藏都是如此的乾淨,燈光美氣氛佳和在布根地看到的差好多呀!揀選機和不銹鋼槽等釀造器具在使用完畢皆清洗的發亮到我忍不住問Staff這是新買的嗎…

IMG_1519.JPG

我觀察到酒莊都使用品質優良的法國橡木桶,像是Francois Freres、Vicard、Damy、Magrenan,每桶大約在229-231公升,望眼放去大約有110-115桶。我問:所有的橡木桶都在這嗎?!Staff:對!所有用橡木桶發酵的都在這。(OS~好少)當中有發現到稀有的一桶~在19世紀由Petit Bouschet和Grenache Crossing而成並且最早在法國種植的Alicante 2015。一桶不到250瓶市面上根本很難入手吧!

唯一一桶的Alicante

IMG_1514.JPG

130升的小桶

IMG_1522.JPG

IMG_1518.JPG

 

在品飲室中發現酒標類型分三大系列品項亦不少

  • Raison:自有葡萄園中採行不耕起草生栽培法及減農薬農法並且使用専用酵母釀造及低温發酵和法國DAMY橡木桶進行熟成。酒標上有羊的圖案。
  • La Feuille:根據歷年的經驗與傳統精選優質有潛力的葡萄,釀造出經過橡木桶熟成及長期瓶中熟成的逸品。酒標上的樹葉則是該品種的葉形。
  • いろ:酒莊希望消費者拋棄既有的刻版印象,在這系列產品中挑選到想喝的酒。酒標右側有些會將此酒款中的特色味道畫上去,像是蘋果、日本橘子、玫瑰花、花生、蜂蜜、西洋梨。

Raison

label-Raison.jpg

La Feuille

label-La Feuille.jpg

いろ

label-iro.jpg

除了以上三個系列外另有『まるき』和『長期熟成古酒』。

濃濃復古感的一升瓶酒標

label-一升瓶.jpg

いろ和まるき兩系列算是比較輕鬆易飲且搭餐容易,Raison和 La Feuille系列則需要時間熟成外亦能單獨品飲,搭餐也合適。古酒則是量少可遇不可求。

長期熟成古酒

IMG_1921.JPG

品項可參考官網

http://www.marukiwine.co.jp

 

東京農大出身的安達先生準備了好幾款試飲,我分成三個flight來說

由右至左

IMG_1571.JPG

甲州

2015新酒 甲州辛口:濕葉子和土壤香氣在我杯中甚是明顯,中低酸度的新鮮的口感。口中香氣以果系為主。

いろ グラン甲州2014:有著水梨甜香和葡萄柚及檸檬香氣,柔和的酸度在口中有著很好的表現,中長度的finish。14年的特色及3-4個月的橡木桶熟成讓這支酒更加的圓潤均衡有深度。不愧是贏得SAKURA AWARDS 2016銀賞酒款。

いろ 甲州辛口 2015:清新的柑橘和花香香氣成為主導帶著略高卻舒服的酸度,有著適中分量感在舌面上。非常的活潑雅致是我最喜歡的一款白酒。

Muscat Baily A

いろ ベーリーA ブラッシュ2014:莓果香氣為主導香氣帶著淡淡新鮮玫瑰花瓣香氣,優雅的酸度及圓潤緊實的酒體和中長度的餘韻讓我對她的口中表現讚賞不已。與以往喝過的Baily A粉紅酒大不同,難怪又是一支受賞酒。

いろ ベーリーA 2014:覆盆子帶著花叢氣息為主導香氣,舒服的酸度與顆粒細小的丹寧及不明顯的酒精度有著很好的平衡感。不似一般輕飄飄的Baily A,這支100%去梗正常釀造法的酒款帶著分量感及不錯的集中度。安達先生表示與醬油和味淋及roast beef皆很搭。

2015新酒 ベーリーA:可愛討喜的紅色莓果味帶著水果跳跳糖的香氣一喝就是開心。使用二氧化碳浸漬法釀造的Baily A是第一次喝到,不知怎地竟有戀愛般的喜悅。

Hybrid 品種

いろ 甲斐ノワール 2014:這品種是由Black Queen和CS交配出的釀造專用品種。深紫色中有著黑莓、青椒、香料味,中度酸度及有些數量橢圓形的丹寧分布在舌前端,中度酒體。喝起來雅致中帶著力量,我很喜歡。

ラ フィーユ ヤマ・ソービニオン 2014:由山梨大學試驗釀造所交配而成的釀造品種。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香氣便是以青椒為主導的植物氣味,也許是太年輕需要長熟。酒體為今日品飲最濃厚的,酸度及單寧都具重量感集中度和餘韻表現都很不錯,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酒莊另一項優質的酒款是用傳統法(香檳法)釀造的氣泡酒,品種為100%甲州。這和創辦人土屋 龍憲先生早年在法國亦學習香檳法有很大的關係。年產量只有1000瓶,若有看到一定要買回家試看看。看了日本葡萄酒愛好者的評論我當然也買了,不過安達先生建議要再放兩三年後再喝。

IMG_2096.JPG

漢娜品飲心得小記

日本葡萄酒與其他國家相比有著無可取代的獨特性,由於擁有許多的原生品種加上與不同品種的交配因此有著各式各樣的風味。即使是國際品種在這樣的風土條件下及大和民族的人文影響所釀造出的酒款都有顯著的『雅緻性』。建議在品飲時試著不要用比較的心態(我知道很難),若是能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及飲食習慣再品飲當地的酒款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若您和我一樣喜愛單一品種的風味也許日本葡萄酒會是一個新的選擇喔!當然~日本也是有很棒的混釀酒款!

Marquis Winery見學連結

http://www.marukiwine.co.jp/winery/40winery/winerytour.html

若看到這漢娜非常的感謝您,這篇真的很長!歡迎分享

 

(部分圖片取自網路)

部分參考資料

群馬縣立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報告(19):95-109,2015

山梨縣環境科學研究所 地球科學研究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