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IRN9461.JPG

【Denis Mortet五塊地 2004 &卡拉瓦喬 施洗者聖約翰的斬首】

(Denis Mortet mes cinq Terroirs 2004 & Caravaggio Decollazione di san Giovanni Battista)

我相信

嗅覺記憶深處藏了個秘密寶盒

在那裏

滿載令人難以忘懷的味道

時間

禁錮了記憶的存在

淡化了味道的刻痕

經年累月

被塵封於心之海

唯有觸心之香

方為開啟之鑰

2011年,第一次喝到漫畫上這位天才釀酒師的完整遺作及半遺作~04及05的五塊地。05年五塊地深沉渾圓又複雜的口感我現今都仍記得。而04年,那時開瓶的菌菇、濕泥土、粗礦皮毛香氣則是讓我深深的將它們塵封在記憶寶盒內。

幾日前,在一個風光明媚,好友齊聚的午后,將最後一支04五塊地開瓶享用。

早上在家十點半便拔塞,習慣倒出50ml觀察變化。酒液自瓶中倒入杯中時那,感官記憶深處熟悉的味道再度悄然喚醒。我的心,有著難以言喻的悸動,那是如此的熟悉卻似乎有些不同。

鄉村皮毛、泥土、小圓石、菌菇為主要香氣,旋杯時淡淡乾紅莓及桂皮香為輔。舒服無太強存在感的酸度、數量適中且顆粒呈現無角度圓弧狀的丹寧及柔化後的酒精感有著很好的平衡感。結構完整,飽滿深沉的口感帶著鄉村的氣息,不矯飾亦不華麗,濃烈糾結的情感帶著不確定性,就像是位辛勤耕作卻無法掌握未來的農夫!不知那時Denis Mortet是否已預知兩年後會舉槍自盡於車內...晃杯時,總覺得有個很深的漩渦,無盡往下延伸!

13年時,和老伴在東京點了支Denis Mortet Gevrey Chambertin En Derée VV 2000,單一村莊園雖層次感較低架構亦無五塊地堅實,卻有著爸爸一貫鄉村沉穩飽滿的風格,毛皮、菌菇味依然印象深刻。在時間的陳化下品飲爸爸的作品,那夜,就像是看了場義大利老電影「教父」。

IMG_2518.JPG

Denis Mortet年輕時與父親Charles及弟弟Thiery在Domaine Charles Mortet et Fils工作,直到父親1991年退休時才自創同名酒莊,專注於28.5 英畝葡萄園上。Denis Mortet在1997 Wine Spectator的訪問中提到,他於1991年參觀Leroy酒窖及桶邊試飲24個不同地塊時,了解到布根地無限的可能性。

他降低產率、人工採收、去梗、使用新桶,為的是致力於釀造出集中度高、有力量且具有陳年實力的酒款。Henri Jayer是他請益的對象,而當Denis Mortet發現錯誤時他也直率地坦承,他很快的成為布根地的新星。

Decanter在一篇報導中提到,Jancis Robinson在自家網站有一段話提到Denis Mortet~年輕,有著極大的企圖心及強烈嚴以律己的個性...

我不知道Denis Mortet是否和2002年布根地三星餐廳La Cote d'Or舉槍自盡的名廚Bernard Loiseau一樣,在各自愛好的領域上,因為追求理想與完美的作品的過程中,帶來了精神上無限的壓力及情緒心境上的折磨。長年下來累積的抑鬱,而導致離世的悲劇。

2013年Arnaud復刻了爸爸的五塊地,除了原有的村級Au Valle、 En Motrot、 Combe du Dessus、 En Deree、 En Champs 外,另加入一級園Les Echanges老藤。

在2016到2017年初陸續試了三支,三支的變化差異並不大,香氣表現以香料系桂皮、肉豆蔻為主,果香倒是很微弱旋杯時紅李、莓果香時而顯現。酒體非常的緊緻,架構精實不肥壯,集中度在舌中段延伸至後方,palate香氣以乾香料為主。

17年八月同時品飲04和13,Arnaud復刻版在這次聞到了果香,口感依然緊緻但相較前幾次優雅許多。中度偏高有存在感的酸物和數量適中橢圓狀顆粒的丹寧,讓人期待陳年後的表現。若說,爸爸的五塊地是教父第一集的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那麼兒子的復刻版便是第二集成為黑手黨老大的艾爾帕西諾Al Pacino了。

DWYP2446.JPG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

教父.jpg

艾爾帕西諾Al Pacino

god father2.jpg

Denis Mortet總讓我想到~義大利巴洛克巨匠Caravaggio卡拉瓦喬的經歷與充滿戲劇張力的作品!1571年,出身於米蘭大公國米開朗基羅·梅里西Michelangelo Merisi,父親是卡拉瓦喬鎮侯爵的管家,出身中產階級的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在米蘭和卡拉瓦喬鎮度過了年輕時期。1556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有著地球王之稱的菲利普二世統治了西班牙,領地亦包括米蘭大公國。米蘭從達文西為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Ludovico Sforza舉辦熱鬧慶典的場景已不復見,轉而成為西班牙軍隊駐守,充斥著武器與監控的城市氛圍。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 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Caravaggio

caravaggio.jpg

米蘭大主教卡洛·博羅梅奧Carlo Borromeo,是堅決反對西班牙統治的,他也是反宗教改革中最偉大的聖徒之一。梅西里家族幾位重要成員都曾參與博羅梅奧的改革,同樣也反對西班牙的統治。這位主教對於日後卡拉瓦喬犯罪自羅馬開始逃亡之路有著一定的幫助。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在米蘭啟蒙老師西蒙.彼得札諾的指導下,奠定了繪畫基礎,文藝復興後期的矯飾風格及威尼斯藝術為靈感的鮮明色彩對她之後的作品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1590年,梅西里的母親過世後,他將分得的少部分財產變賣,來到了羅馬,再也沒回到米蘭過。初至羅馬的生活異常困苦,默默無名的他一開始只能偶爾賣畫圖溫飽。當時米蘭鋒芒消退,但羅馬卻是蓬勃發展,藝術繁盛。宏偉的宮殿雖與他近在咫尺,他卻只能窩在便宜的旅館看盡羅馬下階層生活,髒亂的下城街道,喧鬧粗俗的酒館,賭博與娼妓...而這些場情及人物在日後不段的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初至羅馬時,被問到名字梅西里說~我叫卡拉瓦喬!

在這時期所繪製的『生病的酒神巴克斯Sick Bacchus 1593-1594』,每當我拉開Denis Mortet的酒塞那一瞬間,這幅畫總在腦海間揮之不去。長年受瘧疾侵蝕身體的卡拉瓦喬,多病虛弱,也因此脾氣暴躁,精神狀況不佳。畫中面色蒼白的巴克斯便是暗喻自己身體狀況的寫照,手中所拿著已腐爛的葡萄暗喻著四季循環及所有生命皆會走到盡頭,回歸自然。巴克斯頭上所戴的並不是葡萄藤蔓,而是象徵永恆青春標誌的常春藤頭冠,這幅作品是卡拉瓦喬發燒住進醫院所畫的,我想這也暗喻著畫家本人渴望健康的象徵吧!不知Denis Mortet的內心及思緒是否如梅西里這樣的糾結,帶著絕望與希望!

Young Sick Bacchus.jpg

之後,卡拉瓦喬的第一位贊助者樞機主教德爾.蒙特Francesco Maria del Monte讓卡拉瓦喬住進他精緻的羅馬寓所,等於給了卡拉瓦喬一把開啟藝術收藏家及貴族的鑰匙。

想當然爾,這時期的委託畫作絕大都和宗教有關,不管是私人委託或是祭壇壁畫。

1599-1606是卡拉瓦喬在羅馬的輝煌時期。羅馬聖王路易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的三幅聖馬太系列(聖馬太殉難Martirio di San Matteo、聖馬太蒙召La vocazione di San Matteo、聖馬太的靈感San Matteo e l'angelo),人民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中兩幅聖保羅皈依The Conversion of St. Paul和聖彼得殉難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皆是卡拉瓦喬此生最傑出的作品之一。這些作品都是住在德爾.蒙特寓所時期所完成的。

聖馬太蒙召La vocazione di San Matteo

La vocazione di San Matteo.jpg

聖馬太的靈感San Matteo e l'angelo

San Matteo e l%5Cangelo.jpg

聖馬太殉難Martirio di San Matteo

Martirio di San Matteo.jpg

1600是卡拉瓦喬繪畫生涯的轉折點。在此之前多以世俗生活為主題,而這之後,則有機會嘗試新的主題與形式,像是聖經故事、神話及祭壇畫。文藝復興時期的明暗對比法,在卡拉瓦喬的繪畫中表現精彩極致。利用單點光源與畫中物體及觀賞者形成一定的角度,在光影間形成強烈的對比,展現出誇張生動的戲劇張力。這是卡拉瓦喬作品每每引人入勝,目不轉睛,彷彿畫中場景在眼前真實呈現一般的震撼。

卡拉瓦喬作畫往往以他的喜好為主,他認為自然是他唯一的主題。當人家要他以古希臘雕刻家菲迪亞斯Phidias為作畫的模特兒時,他回頭指著一大群人說~這才是他畫作唯一的主題。在他畫作中不時以妓女及市井小民作為聖母及聖人的模特兒,也因如此常常引起其他畫家的詬病與反彈。喬凡尼.巴廖內,一位與卡拉瓦喬有私仇的畫家,在1642年藝術家列傳一書中刻意貶低他,讓後人對卡拉瓦喬有誤解。直到1920年代才有畫評家為他平反。

1606年,在羅馬戰神廣場上卡拉瓦喬因爭吵殺了人,被判死刑,開始展開逃亡的生活。在與他關係要好的委託人、貴族家族們及樞機主教的幫助下輾轉逃到馬爾他。希望藉著成為"恩典騎士"來獲得教宗赦免死罪,雖曾申請較高的"正義騎士",但那頭銜是保留給貴族的,出身平民的卡拉瓦喬當然遭到拒絕。

在馬爾他聖若望副主教堂,他完成了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施洗者聖約翰的斬首Decollazione di san Giovanni Battista 1608』。

傳說中,統治猶太全地的希律王因”覬覦”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而殺了腓利。正在小亞美尼亞傳教的聖家族成員並是先知的施洗者約翰聽到這件事後,大力的抨擊希律王,因此被捕入獄。希羅底很想殺了約翰,但他是先知所以不敢。希羅底有一位美麗絕倫的女兒~莎樂美(爸爸是腓利)。一日,希律王辦生日宴會時,莎樂美在眾人面前翩翩起舞,曼妙舞姿讓希律王很高興,便應允他任何願望都答應她。在媽媽希羅底的慫恿下,莎樂美要求把施洗者約翰的頭裝在盤子裡拿來給她…

施洗者聖約翰的斬首Decollazione di san Giovanni Battista 1608

Decollazione di san Giovanni Battista.jpg

卡拉瓦喬將光線放在劊子手及把約翰壓在地上割頭噴血的瞬間,畫面中驚恐的老婦用手遮臉,傳神了表現當下的恐懼。彎腰拿著盤子等著頭顱的便是莎樂美,隔著監獄陰暗鐵窗看著這幕發生如看戲的兩人與光線處行刑的驚悚有著強烈的對比。不管是情緒處理或是繪畫技巧上,都有著因明暗呈現出的戲劇張力!地上的一攤血寫著Michelan...這是唯一一幅卡拉瓦喬有簽名的作品!

在繪製此幅畫期間卡拉瓦喬殷殷期盼騎士團能為他帶來教宗的赦免,讓他免於死刑。有一說,指此福祭壇畫代表卡拉瓦喬對教廷的懺悔,一方面,因為不確定又忐忑不安的焦躁情緒讓他陷入反覆絕望中,在此畫中亦傳達出來。彷彿預見將來的死亡…

04年的五塊地在品飲的口感上一直讓我想起這幅畫作,杯中的漩渦無盡的下墜,深沉的酒體讓人不知他最完美的樣貌,糾結帶著大地自然土壤氣息香氣在口中散之不去形,成一條條的延展線滑至喉間。也許,Denis和卡拉瓦喬一樣,一生都在追尋那道光~那道能呈現完美作品的光…...

卡拉瓦喬在馬爾他聖若望副主教堂:施洗者約翰禮拜堂繪製『割下約翰的頭』,長361cm寬520cm這是他畢生最大尺寸的一幅。完成此幅畫作後她成為恩典騎士,之後也繪製了幾幅相同主題的作品。據傳,是為了送給騎士團主要成員做為謝禮,或著用來關說自己涉及的鬥毆事件。

1905年,理查史特勞斯以莎樂美Salome的故事成為他的成名作。因違反道德在當時被禁演,而後因歌劇魅力太大而成為史特勞斯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命運之神似乎沒有眷顧卡拉瓦喬,在與貴族騎士發生衝突後他被騎士團開除,在斯福爾扎家族的幫助下逃離馬爾他,再度來到那不勒斯。1610年,他終於等到教宗的特赦令准許返回羅馬,陰錯陽差下在帕羅澳駐軍港口遭到逮捕。雖然幾日後被釋放,但載著他的作品及行李的船已開往埃爾科萊,據說卡拉瓦喬徒步走致埃爾科萊,抵達時他暈倒了因為瘧疾高燒,在沒有任何人的幫助下,1610年7月10號一代巨匠如此悲慘的離世了。過了半個月消息才傳回羅馬,而三天後,教宗簽署了赦免令給他。真是令人唏噓!

孤獨的離世,一生追求完美理想的堅持,複雜糾結抑鬱的內心,在各自領域各為大師的關聯性總讓我將Denis Mortet 與Caravaggio聯想在一起!你們覺得呢?在品飲爸爸的作品時會想到什麼呢?

人民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

聖彼得殉難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

The Crucifixion of St. Peter.jpg

聖保羅皈依The Conversion of St. Paul

The Conversion of St. Paul.jpg

圖片部分取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Ha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